长春长光恒德光电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赵明军
什么是机器视觉?
“简单来说,就是用机器代替人眼来做测量和判断。”长春长光恒德光电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长光恒德”)总经理赵明军介绍。
长光恒德是一家名副其实的创新型高新技术企业。作为中国科学院长春光学精密机械与物理研究所下属企业,长光恒德通过自身技术团队的不断创新,与中科院长春光机所的科技助力,把光电、机器人、自动化、人工智能等技术高效结合,推出机器视觉系统,通过为制造型企业、工厂提供自动化、柔性化、智能化的解决方案,从而助推智能制造产业发展。
近年来,随着人口红利和资源红利的逐渐消失,中国制造业也面临着劳动力成本上升、劳动力短缺的问题,此外还有发达国家“高端制造业回归”和发展中国家的“中低端分流”的双向挤压。
“必须改变思维方式,包括产品迭代升级,做智能化的改变,企业才能存续下来”,赵明军说。而他和他的团队,就是“踩着‘中国制造2025’的脚步,去做智能制造里面一个关键技术,帮助制造业企业解决在产品生产过程中的一些问题”。
“人有主观性,但是机器不会说谎。”赵明军认为,在产品生产全周期中,尤其在不适合人工作业的危险工作环境或者大批量工业生产过程中,通过机器视觉系统代替人工进行检测、测量和判断等,不但可以减少用人成本和“人才荒”的问题,还可提高良品率,实现提质增效,并且有助于工厂自动化的实现。
赵明军做客FM90.0《青创故事汇》
机器视觉为工业机器“点睛”
赵明军介绍,长光恒德生产的机器视觉系统是软硬件相结合的产品,“机器视觉与工业机器人结合,就是在原来工厂的六轴机械手上,再加装一个工业相机,相当于给机器人加了一双眼睛”。
赵明军介绍了长光恒德汽车座椅骨架铆接视觉检测项目的案例,主要是对奥迪、高尔夫等主要车型的主副、电动手动共15种车型座椅的混线生产进行自动识别,并将检测结果汇总后发送至上位机处理。
“因为座椅角度、位置、高度、形状、材质、颜色、车型等等都不同,所以在检测时很多方面需要兼顾,检测点也很多”,赵明军介绍,而通过加装三套工业相机识别系统之后,不但解决并替换掉原来使用多个传感器对座椅内各个组件检测不稳定的问题,还解决了工人在装配时漏装、漏挂、错装、错挂等问题,同时也替换掉3个人的人工检查。
“通过加装机器视觉,工业机器人由原来的单一抓取变成一机多用,并且能够代替更多人工,完成更灵活的工作”,赵明军表示,目前机器视觉系统还处于初步结合阶段,未来视觉计算和机器人形成完美闭环,达到“手眼同步”,将实现更高级的实时跟随、追踪等任务。
产研销一体 加码企业含金量
赵明军原是汽车行业里的自动化系统集成商,先后在自动化工程公司、德资企业从事销售工作。
多年的销售经历让赵明军认识到,企业需要有核心竞争力才能长足发展,对于制造业来说,其核心竞争力便是科技。
“如果说集成里面需要5个零部件,那么现在其中1到2个零部件是我们自己研发生产的。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增强,不但能实现降成本,还增加了企业的竞争力和科技含量,别人复制不了,我们的产品也能再用到其他的设备集成上”,赵明军说。
于是,2016年,赵明军凭借在自动化集成领域的多年历练,加入“创业大军”。他与长春光机所合作创办长光恒德,从工厂自动化设备集成转向产品开发,进入智能制造领域。
先进的技术和明确的发展方向,使长光恒德的发展也十分顺利。
据介绍,长光恒德围绕机器视觉领域,研发、制造了智能相机、视觉系统、视觉机器人引导系统、移动式智能机器人工作站、全自动视觉检测设备等多种高端智能产品和精密设备,服务于长春合心集团、长春超维集团、长春东元集团、长春施耐利机器人等多家自动化设备制造商、自动化系统集成商,涉及汽车、食品、医药、能源、注塑、橡胶、饮料、包装等多个行业。
赵明军介绍,长光恒德已经先后申请了国家双软企业认证和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也在与长春理工大学等高校合作科研项目,依托光机所进行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等。
由点及面 做“中国智造”螺丝钉
“把自动化技术、光学光电技术融合起来,去解决产业中的问题,这是我要创业的初衷”,赵明军说。但他也坦言,“选择做这件事,挺有难度”。
赵明军来自一个农村家庭。创业之前,他打过零工,做过销售。这些经历不但让赵明军积累了很多专业知识和行业经验,更使他磨练出良好、积极的心态。
“销售是从小的金额做起,创业也要从基础做起,甚至于颠覆一个行业或者改变未来工业结构的事情等等,都需要从小事做起。”赵明军表示,“现在还是学习、补课的阶段”。
“我理解现在智能制造需要做的事情,不单是从顶层设计出发,也要解决工厂里面设备的互联、产线的互联、工厂与工厂之间的互联等问题”,赵明军认为,制造业转型升级不单纯是依靠自动化的手段或者“互联网+”,而是把智能制造技术融入到工厂产品生产的某一个环节里面,比如生产环节、质检环节、流水线装配过程等等。
赵明军表示,长光恒德目前做的就是从具体某一个点的解决方案或者智能化的提升,帮助企业从单台设备智能化到一条生产线的智能化,再到整个工厂的智能化、信息化;然后嫁接信息化,比如工业软件、生产周期管理、生产制造管理系统等;最后实现智能化和数字化工厂甚至无人工厂。
创业过程比成果更加宝贵
“创业对我来说,是人生经历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当你经历了才知道过程中能体会到什么”,赵明军说。
从打工者到创业者,赵明军收获颇多。大学期间打零工,他开始意识到责任的重量;多年从事销售工作,他学会了从客户角度出发解决对方的问题和需求;到德资企业接触机器视觉,他发现其在制造业领域里面可能会有更多的应用;创业过程中,他开始涉猎经营管理、技术研发、企业公关、财务……
“不管成功或者失败,创业的酸甜苦辣都是宝贵的经验”,赵明军说:“我现在想的不是自己挣了多少钱,企业发展多大,而是希望通过创业提升自己的综合能力、适应社会。”
赵明军是一个创业者,同时也是一位创业导师。在他看来,与其让大学生盲目创业,不如通过沉浸创业领域多年的社会人士搭建平台,与吉林大学、长春理工大学等高校合作,聚集一批优秀人才,通过资源整合,将好的创意落实,同时也给他们提供一个终生学习的环境,让他们更有创新创业的动力。
“我们缺的是有技术、有创新意识、能够扎根东北的人,我们需要这样的人才扎根到产业里面去发展产业”,赵明军表示,未来两三年,他希望将公司做成这样的平台,通过平台的搭建,把优秀的人留在企业里面,通过企业、个人、产业发展的相互捆绑,实现从一个人的改变到企业的改变再到产业的改变,从而推动东北经济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