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人工智能、5G、物联网、传感器等新技术的发展,工业自动化的智能化水平逐步提升,未来市场规模不断扩大。相关数据显示,2023年全球工业自动化市场规模达到 4807.3 亿美元,中国工业自动化市场规模达 3115 亿元。预计 2024 年全球工业自动化市场规模将达 5095.9 亿美元,中国行业市场规模将增长至 3531 亿元。
去年10月,工业和信息化部近期发布的《工业重点行业领域设备更新和技术改造指南》,如同一剂强心针,为自动化行业的未来发展注入了无限活力与想象空间。这份政策文件不仅明确了我国将在27个工业重点行业领域内进行大规模设备更新的决心,还设定了直至2027年的宏伟目标,预示着工业自动化行业即将迎来一场“泼天富贵”。
工业传感器在工业自动化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可以被称为工业自动化的“神经元”,负责收集环境和系统状态的信息,为控制系统提供决策依据。如缺少工业传感器对信息精确可靠的自动检测,工业设备系统的整体信息处理、控制决策等功能就无法实现。
由于工业传感器要适配众多工业系统,工业传感器从检测原理和应用场景可被划分为众多的类别。这些类别主要有光电类传感器,接近类传感器,激光类传感器,雷达类传感器,超声波类传感器,编码器,温湿度类传感器、压力类传感器,流量类传感器,液位类传感器、RFID和工业相机等。
在全球智能制造浪潮和AI具身智能的推动下,工业传感器正迎来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未来,随着工业机器人、无人工厂、智能物流等新兴领域爆发,工业传感器有望从“幕后元件”走向“核心使能者”,驱动全球智能制造迈向新高度。
工业传感器在工业自动化领域的发展挑战之一在于,其应用场场景非常分散,涵盖制造业、能源、交通、医疗、机器人、物流仓储等多个领域,每个领域对传感器的需求各不相同。这种极大的分散性容易导致传感器技术、标准和数据格式的多样化,增加了系统集成和数据互操作的难度,导致上下游创新技术难以融合协同。
另外,工业自动化领域传感器技术上还存在产、学、研、用链条失灵,核心元器件国产化低,基础工艺、共性关键技术研究缺乏系统的培育和引领,复合型人才匮乏,配套政策不足等挑战。
在这一进程中,兼具技术厚度与产业生态整合能力的企业将成为最终赢家,一批以技术深耕与场景化应用为核心竞争力的工业传感器企业将逐步崭露头角。